【冯斌作文博物馆】

冯斌作文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3月20日,被誉为“作文博物馆,全国独一家”。位于苏州甪直古镇南市下塘街15号,馆址左近王韬纪念馆,右临万盛米行,与叶圣陶纪念馆隔河相望。馆内收藏右近五百多本各个年代的中小学语文课本。最早的为光绪年间《南洋公学蒙学课本》.《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等。 馆内收藏有苏州市近五百张中小学生毕业证书。最早的为光绪、宣统年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收藏有叶圣陶先生民国时期著作四十五种,仅《倪焕之》各类版本就达十六种之丰。作文博物馆在设计风格上也独具一格:现代与古典相结合,文化与生活相结合。有古朴的文化墙,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农家灶头;有上百年的历史匾额和老店招牌,有厚重威严的平遥古门;有光绪老井,有老街邮筒……。

冯斌作文馆客栈订房电话:0512-65117161 冯斌老师手机:13646212611

本介绍部分文字及图片转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本站撤下。下面介绍系在同程网阴晴圆缺等众网友的博文基础上改写而成,多谢他们对甪直的关注。配图为景区摄影自选。
 
作文博物馆,全国独一家。
冯斌作文博物馆,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甪直曾是一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甪直五高从教的地方,苏州少年文学院院长,作家冯斌老师仰慕叶老,在这条叶老当年曾无数次走过的路上,创办了作文博物馆,为的是追随叶老的教育思想,延续叶老的教育实践。 这是一座老式民居改造的两层老房子,大红绸缎扎着的匾额悬挂在门楣上,上面是丰子恺体手书“作文茶楼”四个金色大字,下方有四个大红灯笼,随风飘荡。进门左侧接待处零售一些文化气息很浓的纪念品,有线装的小人书,和甪直古镇风景的明信片等。只要你愿意,当场填写一张明信片,投进角落边旧的绿邮筒中,下午三时便会有邮差来收,投递到天涯海角去。右侧是一小船,意为“知识之舟”,船中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书籍,还有老式的年画木版,你可以手工印出油墨年画。抬眼处最醒目的是一本硕大的镶嵌在墙上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印象深刻。 跨过门槛是一过道,地面用玻璃覆盖着的,摆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是“知识之河”在流淌。两侧的一面墙上是苏州各中小学校大门的照片,以及解放前后的一些毕业证书,而另一边的玻璃墙上,则是作文博物馆开馆以来的小故事,如《金铃》摄制组在馆内拍摄的故事;冯斌与舒乙相见的故事等等。 过道尽头,便是“小荷作文书店”,仿照鲁迅先生当年经常光顾的书店——内山书店的外形,门两旁的厨窗里则陈列着珍贵的叶圣陶先生的著作,有一百多种,特别是有一些叶老作品早期的版本。如《文心》、《剑鞘》等,可以称得上目前国内叶圣陶著作收藏最全的地方,据说仅小说《倪焕之》就有15多种版本。书店右侧的厅堂里有一个用“马槽”改成的书桌,两边是历经岁月沧桑的木长凳,原始古朴。马槽内摆放《汉语大词典》等各类书籍,象征着精神的食粮。迎面的墙上是一个巨大的书架,上面放着各类作文书,书架下灯光映照的玻璃厨窗里,陈列展示了冯斌走过的成长历程,其中有他的作文本、成绩单、手稿、出版的书籍,还有奖状、聘书等等。冯斌致力于语文教学20多年,教育成绩斐然,桃李满天下,而他最大的心愿是,通过建立作文博物馆、开办作文学校,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作文。  厅堂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具有水乡特色的灶头,是传统的和现代的有机结合,因此更带有一种象征意义。微波炉嵌在灶头里,烟囱是铁桶的组合,而灶壁内放满了书籍,一辆北方的独轮车放在灶头边。灶头对面的墙上挂着的是苏州少年文学院每年举办的当场作文大赛的“状元作文”,让人领略到当今学生作文多姿多彩的风貌。

 从房间东门走出,映入眼帘的是一“作文墙”,这墙青黛砖瓦,有着江南水乡怀旧颓败的气息,满墙的爬山虎,让人联想起叶老的作品《爬山虎的脚》,墙上间或镶嵌着一些砖块,刻有中国现代文学的书名,比如《隔膜》、《月牙集》、《呐喊》、《女神》、《尝试集》等等。左侧是一口老井,井口是光绪年代的石井圈,井水甘洌。右侧沿着爬满青藤的老墙走过去,是一个小内院,墙上整整齐齐地镶嵌着两排酒瓮。院内一石桌,四五只石几,寂寞待人来。小院子里还有一个让不少游客会心一笑的作文馆厕所,盥洗室颇有特色,墙上有三四十则令人捧腹的笑话,让来此处方便的人们忍俊不禁。正对过道中央的就是甪直最美的客栈---作文客栈,大门是厚重古朴的平遥古门,据说是专门从平遥千里迢迢运来,推开门,院内清静幽雅,白墙红字,题写着叶老的童话《小小的船》以及毛主席语录,客房不多,只有3间,但人文气息深厚,老式的竹窠暖壶,民国日报,让你置身水乡古镇,犹似回到以前的老日子里。客房对面一扇会堂的旧门,旁边挂着一条苏州铁师附中的老校牌,推门而入,里面就是教室的布置了,住作文客栈,聆听名师教诲,不亦快哉。


你也可以不出东门,出西门上二楼,沿铁楼梯登上“迷楼”——好名字,又是一番天地了:陈列厨窗,再加上方桌、木车轮做成的圆台、长椅、靠椅,既是优雅的茶室,又带有展厅的功效,可让人在清静中联想、思索。走进临街阁楼,可见一块清朝光绪年间的老匾,上题“悠远堂”,匾下则有传统的农具,扬谷风扇、小孩子的立桶,还有一根弯弯的扁担。不过,这屋内真正值得看的是那些从清朝到民国的各类语文课本,最早的有光绪年间《澄衷学堂字课图说》,以及各类蒙学课本、识字课本等。    进入作文书房,那老式写字台上的老式华生电扇,老式手摇电话,老式钢琴,民国时期老图书,时光恍惚回了叶圣陶、茅盾、冰心那个生活年代,墙上展示的他们的手迹影印件,也让人仿佛又回到了民国时期。厨窗内展现的则是解放以后来的语文书,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找一找自己中小学时的语文课本,让人备感觉亲切,也让人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中厅布置成一小教室,一排课桌紧靠着木板墙,木梁上悬着一个铜铃,轻轻一拉,满室回落清脆叮当的铃声,童年美妙的小学生活又回来了……